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要闻 > 正文

喜闻乡间琅琅读书声


(资料图片)

陈谊军

桂平市垌心乡督的中心小学校园传来琅琅读书声,清晨的校园,微风拂面,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少年读书声回荡在山窝里,清脆悦耳。这是桂平市学生“逆城镇化”“回流”乡村小学的一个缩影。

城镇学校涌入大量孩子就读,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学校不愁生源,每每招生季人满为患;但乡村学校却门可罗雀,有的乡村小学甚至出现个位数的学生及教师,这着实也是令人无奈。

因此,乡村小学的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门“功课”。在做好这门功课上,学生“回流”这样的现象,就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了。近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生“逆城镇化”“回流”乡村小学现象,虽然还没具有普遍意义,但是,这一种现象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回流”现象提醒我们更好地发展乡村教育。城镇学校之所以“抢手”,一方面是因为大量人口在城镇就业谋生,由此带来孩子入学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由于城镇教育资源与乡村教育资源“看得见”的“不均”“不齐”“不等”等因素存在。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希望在更好的环境成长,这就使得好的教育资源成为家长、孩子的“共同心愿”。而部分地方出现的学生“回流”乡村教育,则提醒我们,只有持续做好做强乡村教育,才能够让乡村教育体现其价值作用,并产生吸引效应,让家长及孩子主动、乐意地“回流”。

“回流”现象隐藏着巨大的教育需求与期许。城镇化孩子入学的“饱和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回流”现象的发生,说明在饱和之下,乡村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教育需求与期许。而在“回流”过程中,各地学校呈现的良好教育条件和环境表明,这些乡村学校具有自身优势,能够有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能够在家长和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身边就有好学校,如果出门就能够进入好学校,那么,谁愿意舍近求远?而城镇学校之热,也势必会“降温”。我们要更加科学地统筹乡村教育发展,在校园建设、师资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到精准施策,良性引导,把发展乡村教育的“组合拳”打准、打好,打造乡村“名校效应”,建设家门口的“优质学区”。

“回流”现象要留住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我们在思考学生“回流”乡村教育的同时,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教育部门重视,那就是如何把教师留下,特别是把优秀教师留在乡村教育一线。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冷热”之际遇,其中重要因素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差异,也在于优质教师资源的配备。要留得住学生,就要留住骨干教师,就要解决乡村教师待遇问题,如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住房问题、职称问题等,把更多的资源向农村教师倾斜,让更优秀的教师乐意到乡村从教,让乡村教师成为全社会受尊重、受欢迎的职业。

愿闻乡间琅琅读书声,愿使世间皆为礼仪邦。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发展是我们主题,教育给予孩子未来的所有可能,让我们更加重视乡村高质量教育建设,把教育的希望种子播撒在更广袤的乡间土地上,让绚丽的教育花朵更热烈地绽放。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