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入全域推进、全力加速的新阶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见习记者 刘兆鑫 济宁报道
【资料图】
7月28日,济宁市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据了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济宁市18周岁以下人口为205万,占24.7%。为这一群体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将儿童优先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2022年12月被纳入第一批山东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库。今年,济宁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入全域推进、全力加速的新阶段。
构筑儿童友好工作发展体系
高规格推进。顶格成立儿童友好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4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24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在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市发改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高规格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动员会议,领导小组定期调度、指导工作,市政协围绕儿童友好开展专题调研,共同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一体化建设。制定《济宁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台账,明确了2023年21项重点工作事项,各成员单位全面对对标市2023年儿童友好工作要点和建设方案任务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本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建立督导调度推进机制,实行月调度、季总结、半年通报、年底总结,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
立体化宣传。市委宣传部牵头儿童友好城市宣传,制定下发专门宣传方案,利用主流媒体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宣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征集发布了济宁儿童友好城市LOGO,组织“童心共力绘未来”“我心中的儿童友好”等主题户外创意彩绘、诵读等活动,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实施“五大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儿童优先、普惠共享”基本原则,聚焦“五个友好,”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了一批儿童友好示范点、实践基地、活动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立足儿童需求,出台了12项儿童友好政策文件,涉及未成年人保护、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家庭教育、学生假期托管服务等方面。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今年已完成6784个新增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3个。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改扩建幼儿园32所。儿童生命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保证母婴安全核心指标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近视防控5C工作模式,被教育部推广。创作符合儿童特点的优秀文化产品,月末系列音乐会、亲子儿童剧演出已完成18场。全市“泱泱黄河水 小小代言人”济宁市少儿文化体育艺术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打造青少年品牌赛事,嘉祥县建成儿童足球场1处。
权利保障持续加强,全市建成“儿童之家”1038处。建立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累计为61名脑瘫、脑发育不良等残疾儿童实施手术救助、为393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3586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暑期儿童关爱、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济宁有爱 益童成长”等项目,给特殊困境儿童送去了关爱保护。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深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成长空间持续拓展,开展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打造了一批“济宁市儿童友好阅读空间”,选树了100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项目试点,开工建设35处城市书房。92条助学公交覆盖41所学校。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杨柳互通立交等项目建设同步实施“适儿”化改造。已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8处,完工13处,开放共享公园绿地50处。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打造“孔孟之乡 养教有方”家庭教育品牌,制定《济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母亲素质培训工程”暨家庭家教家风百场巡讲,举办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为儿童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强化校园、托幼机构及周边环境监管,持续净化网络环境。举办“书香飘万家 阅启新征程”家庭亲子阅读、“悦”读向未来主题朗诵会、“大国有我 未来有我”科普志愿者服务等主题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