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 四川省三级及以上航道超2200公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省政府近日印发《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航道通江达海、港产融合互动、运输经济高效、发展绿色低碳、运行智能可靠的四川内河水运体系,建成5条出川通道,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81亿吨,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突破5%,基本实现四川省由水运资源大省向内河水运强省跨越。
本次规划范围为省内七级及以上通航河流。全省现有通航河流176条,通航湖库147个,通航里程1.0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四级及以上航道1892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0391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50万标箱。
“但对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的要求,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滞后、大而不强,是建设交通强省的明显短板。”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目前全省水路货运量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5%,高等级航道在通航总里程中仅占8.1%。四川水路运输需求总体增速较快,预计到2035年,全省水路货运量达到16500万吨,港口吞吐量达到18100万吨。
《规划》提出,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既要联网、补网提升设施供给能力,又要高度重视航运生态圈打造和适水产业链锻造,主动激活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水运在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地位。
在航道方面,全省规划七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5866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指三级及以上航道)2288公里,含长江干线、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渠江、沱江、涪江。在港口方面,全省共规划港口18个,具备千万吨货物吞吐能力的7个,规划泸州港、宜宾港为主要港口,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规划》明确,通过构建干支衔接的内河航道体系、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构建协同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引领的航运科技体系、践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构筑能力充分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六大重点任务,到2035年,实现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联合重庆市共同建成航运产业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服务西部辐射全球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内河航道成为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内河港口成为交通枢纽体系的主要支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