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要闻 > 正文

7分钟,使命必达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紧靠淀山湖,水域丰富,水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之大。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全上海唯一拥有站内水上码头的消防救援站就在朱家角。从这里的码头出发,救援队员登上冲锋舟,可以在7分钟内抵达古镇的任何水域实行救援工作。作为朱家角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队副分队长,曾洋成每天训练水上救援队伍。记者前往采访的当天,顶着烈日的他们,全身穿着潜水服和救援背心,在水中、在舟上完成不同的训练科目。上岸时,曾洋成擦着脸,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湖水。


(资料图片)

巡逻水域时刻待命 7分钟内驶抵镇最远端

朱家角古镇被丰富的水系包围,四通八达的水路让舟艇的行进更为便捷和快速,加之由于历史原因,路面道路较窄,消防救援的大型车辆难以通过,所以通过水路是最佳选择。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青浦区朱家角消防救援站因地制宜,设立了全上海唯一的一座消防站内的水上码头。

朱家角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队副分队长曾洋成在码头上指着古镇的方向说道:“我们计算过,冲锋舟从码头出发,可以在7分钟以内赶到古镇最远端。”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游客数量飙升的时刻,曾洋成和他的水上救援分队总是时刻待命,巡逻在周边的水域。

记者前往采访当日,晴空万里,湖面平静,波光粼粼。但在水域救援队来看,表面平静的背后,突发状况更需要快速反应。曾洋成是救援队里驾驶冲锋舟最熟练、最有技巧的。

在当天训练的科目里,尤其是离心力救援也就是俗称的O型救援中,他可以把冲锋舟的转弯半径驶到极小,让冲锋舟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到落水者身边。“看湖面的水纹、波浪、当天的风向,判断应该如何把控冲锋舟的马达。”曾洋成告诉记者其中的秘诀。

水上科目专业性极强 每天6点多陆上项目早训

水域救援专业队的队员们每天要进行水上科目的专项训练,其中包括岸际活饵救援、舟艇活饵救援、舟梯联用操、离心力救援这几个科目。

在码头对岸有一处无人半岛,训练队员可以模拟救援困于岛上的受害者,此外,码头右手边有一座大桥,利用冲锋舟的伸缩梯,也可以演练解救困于桥下的求助者。整个训练过程中水域环境、周边环境等都可让队员们模拟训练实际救援中可能遇上的情形。

水域训练科目专业性极强。

这四个科目的救援准备过程也颇为讲究,队员们需要武装到牙齿。曾洋成给记者演示:“我们的水域救援装备分为10个部件,头盔、防水灯、救生衣、方位灯、高音哨、手套、牛尾绳、失事水域救援服、割绳刀、水域救援鞋等。”当记者穿上厚厚的救生衣时,已经感觉到闷热和行动不便,像曾洋成这样全副武装,在岸上发动舟艇时,就已经满脸汗珠。“没事,等会一下水,立马凉快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固定的水上科目,消防队员们的陆上训练同样必不可少,作为综合性的救援队伍,每天6点40分,便开始早训。跑步、队列训练之后,吃早餐,8点整理完内务,便开始陆上项目的训练。

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则从下午16点之后开始训练,一直会操练到晚上21点左右。如果不是高温天气,下午14点半开始正常训练,晚上18点前结束一天的训练。

采访当日,来自青浦区各个消防站的队员也在这里集合,他们第二天便要在这里举行技能比武。曾洋成看着其他队的队员在完成挂梯动作时忍不住乐了:“留一手了,明显保留实力了,看我们在瞧着,故意不暴露真实实力。等会我上去练的时候,可不管那么多,给他们看看我们平时练的成果。”

入火海下湖海 “红门卫士”不言弃

来自湖南衡阳的曾洋成,从小就在水草丰茂的乡村长大,“我的村子被湖包围着,从小我就爱游泳,水性不错。”在2017年,一次特别的招募彻底改变了曾洋成,当时他所在的中队招募队员去培训水域救援专业队的相关资格证书,曾洋成非常感兴趣,就提出申请。“我觉得那次培训就像给我点了一盏灯,为我照亮了努力的方向。”曾洋成告诉记者,此后去了云南和广西,连续参加了两次专业的水域救援培训,他也顺利取得了水域救援教练员资格证。

来到朱家角消防救援站后,他便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实操之中,同时也不断培训更多的新人,完成专业的水域救援工作。游泳、基础体能、潜水、熟悉使用各种装备,包括驾驶冲锋舟等,曾洋成带领着队员们在一个个酷暑寒冬不间断地训练着。

记者采访时,曾洋成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他刚入消防队,还是一个愣头小伙子,有着满腔的激情。一次厂房失火,他抱着水枪冲在最前面,那是一个38摄氏度的夏天,厂房的屋顶全面燃烧,不到15分钟的时间,深入火海的他已经头晕目眩,在还有意识之际,他往回撤了几步,随后便倒在地上。醒来时,队里的班长狠狠地在他头盔上敲了一把吼道:“你干什么,不要命了吗?”曾洋成当时异常委屈,立刻哭了起来。班长一把抱着他,说道:“兄弟们去灭火,我希望整整齐齐的,每一个人都要回来!”

正是这次毕生难忘的经历,让曾洋成意识到,救火救援,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我从老班长那里学习到了太多的经验。现在带队,有60%的内容是师承老班长的,专业、有效、安全,应对突发情况时,这三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朱家角消防救援站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刻,上面印着“红门卫士”这四个字,对于曾洋成和其他队员来说,这四个字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哪怕今后退役转行,这四个字所彰显的精神也始终陪伴左右,永远闪光。

(劳动报首席记者庄从周 摄影 展翔)

来源:中工网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