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三角篇(之二):融城,融出“幸福圈”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三角篇(之二):融城,融出“幸福圈”
半月谈记者 刘芳洲 谢奔
湘江北上,与中三角的稳定结构呼应,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如三个支点般依江而立。作为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衔接,长株潭创造了湖南42%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然成为中三角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1997年湖南省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开始,长株潭已历经20多年建设探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长株潭都市圈加速公共服务同城一体、产业科创同兴同为、生态“绿心”共护共享,聚势谋划现代化。
民生“幸福圈”
民生服务的现代化水平,要以群众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
每天早上7点,家住长沙雨花区的倪女士,都会在香樟路站乘坐长株潭城际铁路,到株洲职教城上班。“40分钟就能到,像坐公交一样方便。”倪女士说,她每天坐城铁上下班,每班列车间隔只有几分钟,早晚高峰若错过车次,也不用担心等很久。
2016年,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是一条贯通湘江两岸、连接长株潭三市的线路。今年6月,连通长沙、湘潭两地的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内部导向设计全部张贴完毕,正在为全线试运行做准备。作为长沙地铁3号线的延长线,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是“轨道上的长株潭”标志性项目,将成为市民快捷跨市出行的一条民生线。
在长株潭融城的核心片区长沙市湘江新区大王山,全自动无人驾驶的云巴正在运行 郭立亮 摄
根据布局,长株潭都市圈近期计划推进建设10个轨道交通项目,预计新建里程376公里,总投资约963亿元。
“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一直围绕‘高质量、同城化’做文章,其中,经济社会发展要高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要同城化。”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主任吴小月说。
居住在长沙的宋女士,原计划回户籍所在地湘潭办理教师资格认证,通过“我的长沙”App长株潭服务专区,免去了来回跑的烦恼;生活在长沙的李先生,在距离自己居住地更近的株洲云田镇高福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跨域通办窗口,办理了老年证;计划在株洲创业的陈女士,通过长沙市雨花区政务中心提交了办证相关材料,拿到了长株潭区域首张跨市办理的营业执照……
近年来,长株潭三市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都开通了“跨域通办”专区;三市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均开设了“跨域通办”专窗,户口簿、身份证等125种电子证照可实现互通互认,人社、公积金、医保和户籍等5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跨域“网上办”“指尖办”“大厅办”。
只有城市间高度协同,才能进一步打破壁垒,推动公共资源与服务共享。长株潭三市建立了长株潭都市圈政务服务和数据共享联席会议机制,制订了《长株潭都市圈政务服务一体化和数据共享工作合作事项》。
三地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现就医“一卡通”,三市医保实现同城同年限、同城同定点、同城同结算,三市住院费用在联网医疗机构可直接结算;长沙“名校”开始向株洲、湘潭延伸,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开展交流轮岗试点;长株潭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启用,三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
半月谈记者调研走访中,多名干部群众认为,随着长株潭“融城”程度不断加深,缩短的是时空距离,扩大的是生活范围;减少的是政策阻碍,提升的是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产业“协奏曲”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长株潭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定位逐渐清晰——“创新谷”长沙,工程机械、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扩大;“动力谷”株洲,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占据高端;“智造谷”湘潭,能源装备、海洋装备、金属新材料产业等基础雄厚。
错位布局之“分”,造就协同发展之“合”。
走进位于湘潭市韶山市的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简称“雨韶智能制造产业园”),精密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等智能制造企业拔节生长。这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首个“飞地园区”,也是长株潭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
湖南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异地通过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工业项目。
以雨韶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例,雨花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成熟,但空间受限,而韶山高新区产业配套基础好,承载能力强。韶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赵修平说,地缘接近、设施联通、产业契合,两地共建园区,更像是一场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奔赴”。
位于湘潭市韶山市的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 谢茂丰 摄
如果说“飞地园区”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外溢,“配套园区”则更注重从延链补链寻找价值。从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田心高科园出发,仅18公里就到达湘潭天易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占地1100余亩的柏屹自主创新产业园内,150多家企业主要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等产业配套,深度融入长株潭轨道交通产业链。
产业协同,带动长株潭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一体化注入强劲动能。今年3月,中车株洲所、三一集团、清华大学共同启动我国首条电气化公路运输系统试验线,探索未来新能源重载公路货运的新路径。科研院所、企业、高校凝聚科创合力成为“自主创新的长株潭现象”的显著特征。
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足产业优势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科技要素快速流动……半月谈记者注意到,依托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市产学研一体化赋能产业升级,持续汇聚创新合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目前,长株潭地区已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信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长株潭地区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711.8亿元,同比增长76%。
绿色“同心圆”
长株潭“品”字结构的中心区域,一块总面积528.32平方公里的绿地被称为“绿心”。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它不仅是地理版图上的一抹绿,更藏着长株潭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秘诀。
2011年、2013年,湖南省陆续颁布《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保护“绿心”不受城市化进程的“蚕食”。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带,177平方公里的行政面积内,有171.47平方公里被划入“绿心”。初夏,跳马镇石燕湖村的“育景园”郁郁葱葱,上万株特色苗木“珍珠红”挂满果子,静待秋风吹红枝头。
龙燕与丈夫共同经营苗木生意,2009年之前,由于征拆等原因,频繁搬离经营场地是夫妻俩的常态。如今,依托“绿心”带来的环境优势,他们成立了湖南育景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燕湖村流转200余亩土地,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珍珠红”(无刺枸骨)树艺培训基地。
龙燕说:“从过去的‘种树卖树’,到如今的‘种景卖景’,我们大幅提高了苗木的产品附加值,还开发出了‘珍珠红’茶、酒等产品,这是‘绿心’对我们的馈赠。”
在“绿心”内,90%以上的区域被划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仅10%的区域被划为控制建设区。除了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以外,“绿心”内禁止上马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今年1月,湖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绿心”上,一座三市群众共享的中央公园呼之欲出。
在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跳马片区,一期约10公里绿道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原始的山林土路变身健身绿道,将成为长株潭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长沙市雨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敏说,绿道沿线还将建设多个不同风格、主题的“驿站”,开展深度文旅的策划、建造和运营,打造高品质的共享空间。
“绿心”的生态价值转化正在加速,大批闲置资源被盘活,经济发展模式变“绿”。在长沙市跳马镇、湘潭市昭山镇、株洲市九郎山景区等“绿心”范围内,不少当地村民在政策鼓励下将闲置农房变客房,大力发展民宿及农家乐等生态产业。
来到长沙天心经开区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很难想象,这个代表着绿色、智慧的数字新基建项目,崛起于一家退出的饲料厂之上。地处“绿心”深处、长株潭“融城”核心区,2018年,天心经开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工业退出,发力数字经济产业转型。
天心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宇表示:“这里汇聚了湖南地理空间、气象、地质、能源等7大数据中心,布局了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平台,‘天心数谷’粗现雏形,数字经济规模接近300亿元,数据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参与采写:帅才 余春生)
关键词: